鳥山明逝世|剖析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 長期服兩種藥物長者高危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4/03/15 14:00

分享:

分享:

日本漫畫《龍珠》、《IQ 博士》作者鳥山明,在3月1日據悉因為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逝世,終年68歲。

膾炙人口日本漫畫《龍珠》、《IQ 博士》作者鳥山明,在3月1日據悉因為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逝世,終年68歲。他的作品深受讀者歡迎,令人婉惜,也因此引發大眾對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的關注,畢竟這疾病名稱並不常聽到,但原來這腦部創傷,在長者身上尤為常見。

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指,有病人撞傷頭後數星期後出現頭痛、頭暈、手腳無力,甚至出現思緒紊亂,求醫接受掃描檢查才發現病人腦內有一個很大的瘀血,原來是腦硬膜下腔血腫。 (經濟日報資料庫)

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發生的位置在腦硬膜下腔,即在頭骨以下包着腦細胞一層硬膜,是保護腦部的天然屏障。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指出,若血塊出現在硬膜以下,或介乎硬膜與腦細胞中間的硬膜下腔流出的血塊,多屬創傷所致,如頭部受撞擊、意外、跌倒或劇烈搖晃都有機會。部分罕有個案屬腦血管問題,包括動靜脈血管漏管,而出現突然出血情況,不過這類只佔少數。 

所謂急性,是指血塊在短時間出現引起病徵,如病人因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而引致嚴重問題甚至死亡,一般是因創傷性而造成血塊聚積得快速。以上並非遺傳性,就算是血管問題也是後天並非有遺傳傾向。

傷頭後無即時徵狀受忽略

這種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的腦部創傷,原因往往是老人家發生輕微的頭部碰撞,導致腦內慢慢滲血,受傷時可能感覺有少許痛楚,之後就沒有明顯徵狀,令病人容易掉以輕心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「意外發生時,病人可能會感到有些許頭痛,但很快便如沒事一樣,故通常被忽視,沒有求醫也不會做掃描檢查。大腦出血一般會壓迫腦細胞,但由於長者的腦內有空間,因此即使積聚數十毫升的瘀血,也未必會產生明顯徵狀。」

血塊增大  問題相繼出現

然而,當瘀血逐漸凝固,身體為了將其吸收,便會將之融化,期間血塊會吸收水份,令其體積快速增大20%至40%,腦內的空間不足以容納時,便會出現腦壓上升及相關病症,病人往往數星期後出現頭痛、頭暈、手腳無力,甚至出現思緒紊亂,促使病人求醫,腦部掃描就會發現腦內有巨型的血塊。追問下,病人才驟然憶起之前曾發生小意外,這類個案稱之為慢性腦硬膜下腔血腫。

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發生的位置在腦硬膜下腔,即在頭骨以下包着腦細胞一層硬膜。(iStock)

「慢性腦硬膜下腔血腫主要發生在長者身上,特別是長期服食阿士匹靈或薄血藥的老人家,原因是長者的腦部或多或少都有些收縮的情況,惟頭骨沒有任何變化,於是頭骨與大腦之間、硬膜下腔的空間變大,正常會被腦水填滿,但長者發生一些輕微的頭部碰撞,可能會令靜脈出現破裂,導致有慢慢滲血的情況。」

手術需考慮多方因素

熊醫生指,所有慢性腦硬膜下腔血腫都是由急性而來。「只是在急性時壓力不高、腦唔腫,往往令病人忽略,數星期後,病人腦部的固體血塊稀釋了變成液體化,吸了水膨脹方才出現病徵。」

當遇上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情況,醫生經診斷確定後,要盡快處理,是否需要以手術幫病人減腦壓。

「並非所有血腫都需要做手術,須視乎病人的腦壓、徵狀及臨床狀況。當病人在臨床上有腦壓上升迹象,神志不清、頭痛及嘔吐等,配合掃描見到血塊壓着腦部,必須盡快做手術,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是一個固體化的血塊狀態,需進行一個幅度較大的手術,開頭顱骨去移除血塊。」

急性硬膜下腔血腫出血速度快,血腫迅速增大​​​​​​,當腦壓過高可以帶來生命危險。(iStock)

腦外科醫生會在頭骨鑽開兩個細小的孔洞,然後將血塊清走,便已經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在手術後病人可以快速康復,思緒混亂及手腳無力等症狀更會瞬即消失,讓病人回復正常的面貌。

腦曾受重擊  未必能減到壓

他強調,惟要謹記,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屬於一個撞擊的情況,有時傷勢不單是血塊本身,而是腦細胞在意外受傷後,吸收了某程度上的撞擊,好可能腦細胞會有水腫及創傷,當醫生確診病人是急性腦硬膜下腔血腫,就算能盡早進行手術,也未必能為病人腦部減壓,相當危險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記者:周美好